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专栏 >> 支部活动
第九支部“学党史 品校史”主题学习活动
发布时间:2021-05-31 浏览数:1728             作者:胡晓

2021528日,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职工第九党支部牵头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一行12人来到校史馆参观学习,开展“学党史,品校史”的主题学习活动,联系支部领导基础医学院党委刘丽军书记亲临现场指导。

clip_image002.jpg

学习人员合影 

1622424464535745.jpg

教师在校史馆学习

此次活动非常荣幸邀请到了河北医科大学机关党委书记、校史馆馆长张冶书记担任讲解人。张冶书记怀着对医大的浓厚情感,生动地讲解了我校从清朝时期、民国时期、抗战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直至今日的发展历程。跨越125年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最终成就了如今河北省医学教育的最高学府。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全体教师对我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也为我校的发展经历感慨万千。

1894年,李鸿章拟《医院创立学堂折》,奏请光绪帝恩准,于天津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高等院校----北洋医学堂。作为河北医科大学的前身,它的建立开创了中国近代官办西医教育之先河。在介绍这一段校史的时候,张冶书记讲述了一个有关她为求史证追根溯源的亲身经历。自1913年起,北洋医学堂更名为“北洋医学校”,为了找到更名相关的史料记载,张冶书记东寻西觅。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找到了来自于1898年北洋医学堂毕业生姜文熙的两份补发的毕业证书。由于时局动荡,姜文熙遗失了自己的原版毕业证书,于是向母校提出补发毕业证书的申请。于1912年补发的英文版毕业证书上依旧写的是“北洋医学堂”,但非常神奇的是,于1913年补发的中文版毕业证书上赫然印着“北洋医学校”几个字样。这两份跨越历史而来的补发证书成为了我校校史链接中的重要一环,也展现出了以张冶书记为代表的医大人始终坚持初心,追求真知,百折不挠,方得始终的医大精神。

 

clip_image003.png

1894年,李鸿章,《医院创立学堂折》

1932年,我校更名为“河北省立医学院”。九一八事变后,学院在完成正常的教学和医疗工作之于,心系国家命运,挺身而出,参加抗战,许多战场及后方医院中都有我校抗日救护队的身影。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我校被迫停办,部分师生投笔从戎,抗战救国,势要与国家共存亡。在抗日救国展厅中,有一个制作精良的绿木箱子,箱体外侧留有清晰可见的手写的“Hope”和“43”字样,它就是我校校史馆的“镇馆之宝”,由白求恩大夫赠予开国将军殷希彭,也是殷希彭将军生前最珍爱的木箱,他带着这只不同寻常的箱子穿越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与发展时期。殷希彭将军于1900年出生于保定市,1927年公派留学日本并于1931年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他拒绝了日本导师的挽留,第一时间回到了祖国,同年担任河北省立医学院的病理学主任教授。全面抗战拉开序幕后,他放弃了国民党政府高官厚禄的诱惑,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在战火纷飞的艰苦环境中,殷希彭将军提出“基础课服从临床课,临床课服从战时需要”的教学计划总原则。在实习中要求先当护士,后当医生,而作为战时医生,既要诊断开处方做手术,又要完成注射、导尿、灌肠等各种操作和护理工作。殷希彭将军一直以“教课认真,督导严厉”著称,为白求恩卫生学校培养了一千多名医疗干部。2016年初,殷希彭将军的家人制作了他的半身铜像,连同他生前最珍贵的木箱,一起捐赠给了我校。铜像捐赠给我校,就像殷希彭将军再次回到了母校,并永远和他的母校在一起,这份殷殷赤子之心令在场的每一位成员为之动容。殷希彭将军一生清廉,严于律己,这份高尚的品德更需要每一代医大人铭记和传承。我们将始终坚持以“培养有温度的医生”为己任,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传递给医大的每一位莘莘学子。

clip_image005.png

河北医学院

clip_image007.png

河北医科大学

一所学校,两个甲子,三个时代,五度迁移,九次更名,历经百年。校史馆以史为记,生动详细地再现了几代医大人奋斗的身影。医大前辈们无愧于历史交付的重任,带着心底最为赤诚最为深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奉献自己的一生来报效祖国,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当代医大人,我们将继续追求卓越,迎接挑战,秉承着可贵的“擎灯”精神勇敢前行,在教育和科研事业中继续取得新的突破,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河北医科大学校训